请您留言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最新消息上海红色博物馆红色视频名人名家图片新闻藏品红色文化专题会展  

毛主席“管家”吴连登

2013-08-14 08:29:53 来源:红色收藏网-荆州红色收藏网 浏览:7881

 

毛主席“管家”吴连登

1941年出生在建湖县芦沟镇一个农民家庭的吴连登,1958年走出农门,来到盐城江淮农具厂(今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当翻砂工人,1959年被盐城地区行署推荐到人民大会堂当服务人员,1960年经中央警卫局筛选,到中南海工作。1964年国庆节,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亲自找吴连登谈话,让吴连登到自己家里帮忙。从此,吴连登兢兢业业当好主席的“管家”,一直到主席逝世,吴连登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整整12年。

  昨天,吴连登老人回到家乡,应邀出席在我市新体育馆举办的爱心公益演唱会。会前,70岁高龄的吴老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

  很难想象,眼前个头不高的男子就是我们要采访的对象——看上去跟实际年龄绝不相符的70岁老人。

  精神矍铄、腰板硬朗、思维清晰、亲切和蔼、平易近人……这些平时用惯了词一下子组合起来用在他的身上,竟没有一处不和。他就是毛主席最后的管家吴连登。

“平板三轮车拉着我进了中南海”

  “我的家很贫寒。”在迎宾馆3楼大厅会客室里,吴连登刚坐定身就应邀介绍自己的家庭。“我们家不知道替地主做了几辈子长工,我记事时就吃不饱穿不暖。至今还清晰记得,我一年只有春节时才有一双新鞋可以穿,平时出客(走亲戚)只能拎着鞋光脚走,等离亲戚家很近的时候到河边洗洗脚换上鞋。 而一件衣服往往要补几十层。”

  1958年,才17岁的吴连登参加了江淮农具厂的招工,并且一下子考上了,成为一名翻砂工。1959年,盐城地委从江动调4个人到地委招待所当服务员,其中,有两人不肯“伺候”人而离开了,吴连登却留下了。“从农民通过考试转变成工人我就很满足了,只要有工作可干,我根本不考虑其他的。即便是打扫卫生、端茶送水,我也总比别人快。我一趟能拿10个暖水瓶,一手提4个,两个胳膊再各夹一个。招待所离打水的地方一趟500米,我每天5点起床,就这么来回跑,一个人负责整整一栋楼。”吴连登说。

  命运发生转折在1959年。这一年,北京人民大会堂建成,要从全国各地挑选服务员。盐城地区也分了一个名额。经过多轮的筛选,吴连登脱颖而出,被分配到大会堂餐厅当服务员。时任地委书记的陈宗立嘱咐吴连登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他对我的要求,字字刻在我的心里,至今不敢忘。”带着家乡人民的嘱托,吴连登自带行囊,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11个月后,中南海从人民大会堂选调两名服务员,“特别能干”的吴连登一下子被选中。

  “中南海派了一辆平板三轮车来接我们,周围挤满了来看热闹的同事。我俩把行李放在车上,跟在三轮车后面,一步步走进了中南海。”

  3天后,吴连登在中南海颐年堂第一次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

  “毛主席有个习惯,开会时他基本上是第一个到,他要和陆续进来的人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平常业务熟练的吴连登,这时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为毛主席端的一杯龙井茶,由于手抖得厉害,等走到毛主席面前,茶已经洒出了一半。

  “毛主席还有个习惯,凡是第一次见到的人,他都会盯着你看,问你的情况。主席问我:‘你是新来的吧,叫什么名字?’我说我叫吴连登。主席问我的名字是谁起的,我说是一个和尚。主席笑着说:‘一听就不是父母给起的,这个名字好。’主席又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是江苏盐城来的。他说:‘噢,咸城来的。’我说:‘不对,是盐城。’主席笑了:‘唉,那不就是咸城吗?’毛主席这么幽默,我就没那么紧张了。”

  为什么主席说吴连登的名字好呢?“后来,我从汪东兴等处获悉,主席还叫我另外一个称呼,他用的是我的名字最后一个字的谐音‘登’,叫‘不灭的灯’。”

  1964年国庆节,22岁的吴连登正在天安门城楼上服务,毛主席身边的护士长找到他,“大登,主席叫你呢!”“主席说,‘你不就是那个咸城人吗?我可记得你呦。我要和你商量点儿事,因为我身边有许多事情,家里也有许多事情,都没有人做,我想请你,能不能给我帮帮忙?’当时我既紧张又感动,主席竟然这么客气请我帮忙。我激动地说‘好!’,就这样我进了毛主席的家。”

“搞慈善的人,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好人”

  受毛主席的影响,吴连登一辈子最看不下去老百姓受苦受穷。他回忆说,毛主席曾在进城后,从卫士长李银桥的口中得知,一名三轮车夫因为肝上出了毛病,但家里穷看不起病,他吩咐吴连登从他的工资中支出300元给车夫看病。经过毛主席的资助,车夫终于将病看好,但他自始至终都不知道救了自己一条命的人是毛主席,这件事对吴连登的影响最大。

  吴连登说,毛主席一生致力于为人民服务,使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那个年代虽然物质上比较匮乏,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帮助,充满了浓浓的友爱之情。

  1965年的冬天,吴连登远在建湖县的老家大崔庄父母住的草屋,不慎失火被烧,当时他只拿33元工资的他,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但为了不打扰主席,他还是守口如瓶,不想让主席知道。

  后来,这件事被理发师周福民晓得了,最终还是告诉了主席,毛主席特意叫周福民从主席自己的工资里取出300元钱送给吴连登。那时的300元钱对他们一家子来说,确实帮了大忙,而这些钱也是毛主席近一个月的工资。吴连登连连摆手说:“不能要。”毛主席说:“这钱也不是我的,而是人民的。你们年轻人要好好地学习,再为人民服务。”

  吴连登说,小时候家里虽穷,父母见邻居家没吃的,只要自家有吃剩的,一定会接济邻居。毛主席和父母的行为对吴连登潜移默化,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此埋下了热心公益慈善的种子。

  “做慈善是高尚的,是有崇高道德的事,对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奉献爱心,帮他们渡过难关。这是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吴连登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更应该发扬互助互爱精神。平时碰到乞丐乞讨,吴连登都会适当地给一些钱。“虽然这些钱不能解决他们的困难,对自己来说也不多,但对他们来说,帮助的人多了,自然会改善他们的生活,对困难的人有关键作用。

  “每一个有良心的老板都应该知道,他们挣的钱都是从老百姓身上来的。搞慈善,就应该来自于社会,回归于社会,搞慈善的人,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好人。”吴连登说。

“走出家乡,不能忘了家乡”

  这些年来,吴连登不但支持、宣传、亲为慈善公益活动,还特别关心家乡的发展。到北京工作50多年,吴老一直情系家乡。“我是土生土长的盐城人,不能因为在长期在外,就忘了自己的家乡,忘了自己的父老乡亲。”这些年来,吴连登一直致力于动用自己的影响、关系,为家乡的发展出力。

  改革开放以后,振兴盐城北京咨询委员会成立,吴连登担任咨询委员会的副秘书长。他和其他老同志一起为家乡发展牵线搭桥,找项目。委员会人员由发展之初的几十人,到后来的几百人,现在会员人数已经超过了2000人,成为盐城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

  当北京大方实业集团董事长彭沛福向他汇报兴办助学工程,要在盐城地区招生时,吴老十分感动,并主动提出为招生出力,为家乡的贫困学子牵线搭桥,落实生源。他专程赶到建湖、射阳等地,介绍大方集团助学工程招生情况。他的举动感动了盐城市侨联、建湖县教育部门和射阳县有关领导,大家都十分感激吴老的爱乡之情,赤诚之心,而吴老则表示一定把家乡的助学之事办好、办实、办出成效,把更多的贫困家庭的子女送给北京市大方专业技术学校深造,并在毕业后帮助联系安排工作,使更多的家乡贫困孩子学到技术,找到工作,有稳定的收入,使家庭摆脱贫困,过上富裕日子,这是吴连登最大的心愿和最永远的真心。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评论:*
验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山西师范大学红色传承寻访实践队---赴陕西西
吴培林大山里的“红色收藏家”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著名红色
红色收藏界的楷模——崔怀俊
济宁:实拍汶上县红色收藏家 家庭小藏馆社会
第25届全国(郑州)红色收藏品交流会圆满闭
红色收藏前景明朗:升值空间大
红色收藏:太行三分区出版的《古田会议决议
东北红色收藏家欲办展览 3万件文物含宋美龄
红色收藏:《苏皖边区粮草提领证》
郑州教师20年收藏8万件红色藏品
“山西毛学组南街村学习考察团”南街村之行
红色藏品需求量大 红色收藏价格上涨千百倍
建德市千里红色收藏博物馆正式开馆
收藏者25年收藏5000多件红色藏品 建起民间红

赞助商链接

点击排行
红色收藏第一人程宸先生
坚决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
华、邓、江、胡、习,毛主席继任者对毛主席
荆州张云的高仿越王勾践青铜剑获赞“第一剑
毛主席像章收藏
武汉大学于贺.郑次子.周石禹同学佩戴毛章:跳
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色收藏委员会简介
迎接伟大的七十年代---1970年元旦社论!
红色收藏界的楷模——崔怀俊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红色中国大型系
漫谈红色文化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著名红色
全国红色文化收藏联谊会成立以来大事记
陈永贵大寨故居:“毛主席”从房内走出来
荆州收藏家张云: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784027385@qq.com - 在线QQ:7840273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鄂ICP备12008602号 网页维护:陈佳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红色收藏网(www.jzhssc.com/)湖北省荆州市红色收藏专委会 网站负责人:何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