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留言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最新消息上海红色博物馆红色记忆红色导报红色视频名人名家图片新闻藏品红色文化专题会展  

传承红色文化

2012-11-07 10:04:02 来源:荆州红色收藏网 浏览:5690

传承红色文化

嘉 宾:

刘孚威 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学评审组 专家

曾宜富 省旅游局副巡视员,红色旅游研究专家

王东林 江西师范大学正大研究院院长兼文化研究所所长,文 化研究专家

近些年来,尤其是建党90周年前后的这些日子,我们身边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红歌热、红书热、红色影视热、红色旅游热……红色文化以各种形式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和无限的文化魅力。

我们在亲近红色文化、感受红色文化的同时,不禁要追问:红色文化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它的形成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它包括哪些文化内涵?它的精神内核又是什么?它的文化特质有哪些?它在革命战争年代产生过什么样的巨大作用?绵延至今,它又有着哪些现实价值?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和态度来传承它、弘扬它?

……

今天本刊邀请了几位专家,结合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精神,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

刘孚威

曾宜富

王东林

红色文化

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主持人:在探讨红色文化之前,我们先来谈谈红色文化中的“红色”二字。为什么要用“红色”来定性“文化”?

刘孚威:各种颜色都代表着一个约定俗成的意义,绿色代表环保、生态,黄色则代表低俗色情,这似乎已为世界各国所认同。“红色”用来定义文化,则是一种比喻,一种象征,实际上就是指一种革命文化。这里的“红”是相对“白”而言的。红色文化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内,在一片白色恐怖的包围中,在红军和“白军”的对垒中,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而产生的。与白军、白区、白色恐怖相对,我们有红军、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国民党反动派则称之为“赤色”、“赤化”。“红色”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曾宜富:我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历来是一个正统颜色,尤其是在喜庆佳节,屋宇装饰以红对联、红灯笼、红地毯,人们要戴红花、穿红袍、披红带。红色令人兴奋、给人激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选择一个大众喜欢的颜色来定位。从1921年起,中国共产党就以红色作为一个象征色,使红色进一步概念化、鲜明化、神圣化,成为独具特性、独富特质、独现特色的旗帜和方向。其根基深厚,内涵丰富,表象鲜明,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向心力。

主持人:“红色文化”这个词虽然我们常听常说,但是,至今学术上还没有给红色文化完整的定义。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红色文化呢?

刘孚威:的确,在我的印象中,好像还没有权威机构、权威读本给红色文化下过定义。红色文化实际上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从广义来讲,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则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文化”有一个经典概括: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政治和经济。那么红色文化,如果限定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是毛泽东同志讲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它是服从、服务于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以反对殖民文化、买办文化、封建文化为主要任务。包括左翼文化、苏区文化、抗战文化、解放区文化。如果再宽泛点,把红色文化作为革命文化的代名词,那这里的“革命”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两次革命:既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包含小平同志所说的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说,红色文化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其外延可扩展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包括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文化,都是红色文化的延续和拓展。

可以这样说,红色文化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凝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载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铿锵昂扬

点燃战争年代的激情

主持人:我们听到的红色歌曲、红色戏剧是红色文化,看到的红色标语、革命旧址也属于红色文化。那么,红色文化包括哪些内涵?都有哪些表现形式?

刘孚威: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物质形态,指革命战争年代留下来的革命旧址旧居,以及诗歌、歌曲、戏剧、标语、出版物和革命文献等历史遗存;二是精神形态,指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语言、中国气派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

在血雨腥风、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红色文化点燃了那个岁月的激情,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2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湘赣边界各县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说:“共产党是要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他还多次强调,在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文武两条战线,要战胜敌人,仅有拿枪的军队不行,还要有文化的军队。在延安时期,他称赞丁玲一支笔似三千毛瑟精兵,“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称赞郭沫若的“史话、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把他的《甲申三百年祭》当作整风文件看待。

在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的艰苦岁月里,红色文化十分活跃。据陈毅同志1929年9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记载,从三湾改编开始,红军士兵委员会内新设了娱乐科,连队、营部专设5名宣传兵,分为两组,一组为演讲队,担任口头宣传,一组为文字宣传组,负责写标语。许多群众说:红军一到满街红,就像过年。仅于纪念日或每月举行工农兵联欢会,或红军纪念会,有演说,有新剧,有京剧,有双簧,有女同志跳舞,有魔术,这些不仅教育了士兵和群众,也带给了士兵和群众们快乐。1930年6月7日赣西南特委机关报发表了《苏维埃政权下的群众生活》一文,文章说:“各乡都设立俱乐部,每晚有人做政治报告,有人讲故事、说笑话、演新剧、唱歌、呼口号,还有各种各样的乐器。全乡男女老幼每晚相聚一堂,欢呼高歌。”苏区的文化生活由此可见一斑。

主持人: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并形成的红色文化,在战争年代产生过巨大的作用,一定也具有许多独有的特征。

刘孚威:是的。在党和群众不得不一起军事化的特殊年代,红色文化既是军民的精神食粮,也是刺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它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其基调激扬奔放,铿锵有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安源工人大罢工时提出的“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主人”,既是声讨旧社会的檄文,又是激励工人斗志的号角,表达了强烈的抗争和革命精神。红色文化渗透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体现了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1928年12月14日,在宁冈新城举行红九军、红五军胜利会师大会。陈毅为大会撰联:“在新城,演新剧,欢迎新同志,打倒新军阀;趁红光,当红军,高举红旗子,创造红世界。”对联洋溢着革命者豪迈的战斗激情。“红米饭,南瓜汤”等歌谣,既是红军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充分表达了根据地军民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红色文化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广泛的群众性。红色文化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既是红色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也是红色文化的接受者。红色文化源于群众生活,高于群众生活。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中一些具有文学素养的战士,利用当地流传较广的旧山歌、唱腔、快板等,加以文学方面的加工,使内容与先前迥然不同,政治层次上升,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比如1928年1月上旬,工农革命军打下遂川县城后,组织战士们在大街上演出,就用当地山歌曲调演唱这么一首:“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队来到了,你拿斧头我拿镰。”在井冈山斗争和苏区革命时期,用四川调改编的《草鞋歌》、《调兵歌》、《大败江西两只羊》,用采茶调改编的《当兵就要当红军》、《十送红军同志歌》等等,都是在当地流传的一些曲调基础上,通过文学的改编创作,使之成为军民喜闻乐见的作品。1930年,当时的赣西南特委书记刘士奇给党中央的综合报告中就写道:苏区范围内的农民,无论男女老幼,都能明白《国际歌》、《红军歌》及各种革命歌曲。可见当时苏区的宣传文化娱乐活动,一开始就植根于红军及工农群众之中,形成鲜明的特征。

红色文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征是通俗性,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大众化。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为了发动农民,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就编了一首《告湘南各县工农兵群众歌》,第一段写道:“工农们来士兵们,铲除土豪要除根。土豪劣绅真可恶,压迫工农不当人。”1927年冬,毛泽东在宁冈乔林乡开办农民夜校,编了这样一首打油诗:“造福人不享福,雇农自己没有谷,砌匠自己没有屋,木匠自己没有凳坐,裁缝自己打赤膊。”这样的语言,老百姓不仅能听懂,而且能产生共鸣。1929年,红军在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途中,毛泽东还亲自起草了《红四军司令部布告》,开宗明义:“红军宗旨,民权革命……”一共92行,每行4个字,文字明白易懂,还朗朗上口。

王东林:红色文化的特征都是很鲜明的。在扩红运动中,兴国县长冈乡成立了山歌宣传队。动员参军大会一开,宣传队就拿着红旗往台上一站,唱起兴国山歌来,许多人听了激动人心的山歌,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强烈的鼓舞,都踊跃报名参加红军。当时“一首红歌扩充三个师”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山歌不仅极大地鼓舞了苏区军民的斗志,还有效地瓦解了敌人。当时白军中流行一首顺口溜:一怕红军刀枪镇,二怕兴国山歌声;刀枪镇来头落地,山歌声来勾掉魂。当时有一幅宣传画“党支部是火车头”,画面就只画个火车头,其上写了“党支部”三个字,不用多做解释,一看就明白。而歌曲《当兵就要当红军》、《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等等,朴实无华中表现深刻的道理,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当时提出的口号也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比如“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 等,现在外国的社会学家还在研究这些口号,认为中国共产党那个时候就在讲人权。还有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反压迫等等,当时在我们的红色文化中就已经揭示出来了。

曾宜富: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提到:“红军每到一地,群众冷冷静静,经过宣传之后,才慢慢起来。”部队每到一个地方,派出五至七人组成的宣传队,展开形式多样的宣传。其中最常见有效的,也深受军民欢迎的,是一种统称为“文明戏”的化装演出,介于话剧与歌剧、活报剧之间,不需要舞台幕布,不要太多的道具乐器,只需挑选稍有表演能力的战士,做些又说又唱、又做又跳的表演就行。表演内容从当地发生的事情中撷取。那个年代离不开这种红色,离不开这种文化。那个年代之所以能激情燃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受红色文化的影响。

兴国县蓝衫团演出的海军舞

苏区歌舞《大放马》

中央苏区当时出版的三十多种刊物中的一部分

福建省苏维埃剧团铜质徽章

传承与宣传

在当下必不可少

主持人:的确,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历程,新中国成立60多年,在和平年代,在改革开放时期,倡导和弘扬红色文化有哪些现实意义?

刘孚威:我认为现在倡导红色文化不仅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首先,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全球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交融交锋,国内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整个社会生活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文化也必须丰富多彩。你可以唱红歌,也可以唱流行、唱摇滚。但是提倡多样化的同时必须弘扬主旋律。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有自己的主心骨和精神支柱。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而红色文化就是我们必须弘扬的文化主旋律。

其次,红色文化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永葆青春、与时俱进的。像井冈山时期的红色文化就吸纳了庐陵文化,苏区时的红色文化则融合了客家文化,当时很多文化形式采用“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比如客家旧山歌中有一首《十送情郎》,表达男女的缠绵感情,还有一些不太健康的内容。改编后成了《十送情郎当红军》,内容革命化了,但保留了爱情的元素,令人听来别有情趣,这就是传承和创新的魅力。我们今天倡导的红色文化,不是简单的“老调重弹”,而是打上了鲜明时代烙印,与现实观念的脉搏是息息相通的,是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

第三,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鲜明地提出了要警惕“精神懈怠的危险”。精神懈怠的表现之一就是忘记过去,淡漠了党的优良传统,远离了崇高。“七一讲话”回顾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170多年的历史,指出:“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刻苦铭心的磨难,我们伟大的民族进行了感天动地的奋斗,我们伟大的人民创造了彪炳时代的伟业。”红色文化就是这种“刻骨铭心的磨难”、“感天动地的奋斗”的历史记忆。如果我们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不知道我们的祖国经历了怎样刻苦铭心的磨难,我们的先辈经历了怎样艰苦卓绝的奋斗,忘记它,甚至否定它,必然导致精神懈怠。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对青年寄予厚望,要求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中国民族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热爱中华民族。只有了解,才能热爱。因此,当下倡导红色文化是必须的。

曾宜富:坚守并弘扬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弘扬红色文化,对国内的主要作用是资政育人,对国外则是正确地介绍中国的价值观。在这方面,我们过去曾有一段时间在认识上有误区,比如,旅游界的同志过去就认为以革命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景区景点不好对外介绍。结果是,西方的价值观趁虚而入、不断渗透,中国文化尤其是价值观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和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自己不理直气壮地介绍自己的价值观,不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主流文化,那就会处于弱势和被动。

其实,国际上对我们的红色文化也很感兴趣。1999年秋和2000年夏,省旅游局通过国家外专局邀请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奥地利旅游专家奥普兹两次来赣帮助指导全省旅游“十五”规划编制工作。当时我们本着将引进的国外智力用好用足的想法,向他广泛地咨询旅游各方面问题。让人意外的是,他重点提出,庐山会址很有意义,应当让外国人了解;井冈山是一处人文历史丰富和自然风光秀丽的极好的观光度假胜地;瑞金旅游资源很丰富,可以打造成一个旅游精品……他所提到的这些都是红色资源特别丰富的地方。后来,日本旅游专家太田原山应邀来赣考察旅游,也对井冈山、瑞金等革命纪念地表示了强烈的兴趣。他们认为,既然是历史的存在,就有它存在的道理,而且实地看过这些红色资源后,他们也颇受教益:中国共产党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竟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是中国人的骄傲,让世人感佩。所以,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对外传播我们的价值观,传播我们的红色文化。

王东林:传承红色文化,其实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需要。红色文化传承者、倡导者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他们是第一主体。从教育的层面来说,党员领导干部要首先接受教育,只有把自己教育好了,才能当好教育者、倡导者,这种教育和倡导才能产生效果。我们在传承红色文化的时候,传承的是它的精神,是它的核心价值体系,而不是照搬原有的模式。“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我们现在不需要自带干粮,也不需要穿草鞋、打灯笼,但是那种勤俭朴素、深入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是值得我们永远弘扬的。

创新形式

让年轻一代更好地接受

主持人:近一段时期以来,红色文化的传播热潮在我们身边涌动。但是,在如今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红色文化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传播使其更能贴近、吸引受众,尤其是年轻的受众?怎样才能更广泛地传播红色文化,更有效地实现它的现实价值?

刘孚威: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要继续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对年轻人要加强红色文化的教育和传播,但这种教育必须是有效果的,而不是简单生硬的灌输。

首先,我们应该加大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把红色文化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代传承下去,引领社会风尚。同时,要适应新时期社会生活的新形势,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切实改变“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说教方式,倡导互动式、参与式,寓教于乐,寓教于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让红色文化搭上时代的快车。例如,当今社会,网络飞速发展,普及面日益扩大,应该利用这个平台,传播红色文化。红色传奇、红色经典故事也可以用动漫的形式来传播,让娃娃从小受熏陶。

王东林:红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要注重它内在精神的传递,方式要不断完善和创新。譬如,现在的“红歌会”,如果在评委点评的环节中,能增加对红歌产生的背景以及它荷载的精神内涵的介绍,就可以在唱响红歌的同时更好地传递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

曾宜富:说到宣传红歌,我觉得它需要根据新情势,创造新形式,拓宽新途径,适应新需求。革命战争年代由于战事的紧迫、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致使有些作品还比较粗糙。现在条件完全不同了,对这些作品不能只是简单原封不动地搬过来。比如我省的“红歌会”,在这方面就做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在传统的方法中融入了PK等现代流行元素,这也是一种方式,比较适合当代的年轻人。

井冈山上有位会唱红歌的清洁工江满凤,工作之余,她常常应游客的要求唱红歌。她的歌声一起,游客就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上来,安静地听她唱。江满凤是红军后代,她爷爷给她留下一本红歌歌本,她就在井冈山景区唱。这不仅是一种红色文化的传播,也给旅游增加了色彩,是一种红色文化原生态的保持和表现形式的创新。

发掘、利用和宣传红色资源,旅游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都愿意出去旅游,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到红色革命圣地中,去受熏陶、受教育,感验红色历史,感悟红色精神,激发红色情志,这都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新形式。

江西在这方面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可以这么说,江西是红色旅游的策源地。我省率先提出了“红色旅游”的概念,率先建设了红色旅游精品景区,率先打造了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率先推出了红色旅游主题口号,率先举办了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活动,率先联合兄弟省市共同发展红色旅游,率先研究了红色旅游发展理论,率先出台了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率先探索了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率先举办了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和中国红色旅游网络博览会等……

红色旅游就是寓思想教育于观光游览和文化娱乐之中的一种文化主题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学习方式。近年来,红色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们的青睐,如今全省红色旅游的收入已占旅游总收入的4成。不断增长的数字与红色旅游不断创新形式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今年,伴随着红色旅游高峰的到来,各革命纪念地纷纷采用现代科技,以实物展陈、图片展示、实景演出、现场互动、亲身体验等多种方式,将旅游者带回当年的峥嵘岁月,让来访者身临其境、置身历史,深切感受先烈和先辈们为了革命理想艰苦卓绝、不怕牺牲、英勇奋进、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使游客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从而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瑞金在叶坪红军村特别推出了“当一天红军、过一天苏区生活”的体验式旅游项目。游客们可穿上红军服、红军鞋,开展如参军、列队、训练、整装、阅兵、学唱红歌等各种体验活动,还可到红军食堂体验红军生活,了解当时的艰苦,感怀革命历史。这个项目深受游客的欢迎。

在井冈山,应游客的要求,开展一些“体验项目”,比如穿上红军服、红军鞋,走一段红军走过的路,用扁担挑一担“粮”上山……体验当年红军的艰辛,重温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走过的光荣而又传奇的革命历程。这种方式容易吸引更多的人走近历史。

创新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只要切实坚持贴近历史、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着力强化文化的提升力、艺术的感染力、科技的拓展力,不但不会冲淡红色历史的庄严,不会冲淡人们心中的那份景仰;反而会让历史在可亲、可触中,给人们带来更真切的感受和更深刻的震撼,对那段岁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从而涤荡心灵、坚定信仰。

主持人:是的,我们生长的这片红土地就是一块红色文化的沃土。这里曾拉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第一幕,这里曾打响了中国共产党反对反动势力的第一枪,这里曾开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第一山,这里曾谱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的第一章……这里留下了无数的红色传奇和永远的红色记忆。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让红色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更夺目的光华。

策划主持: 江西日报社副巡视员 陈赛文

文字整理: 本报记者 罗翠兰 实习生 游静

版式设计: 实习生 陈璐冰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评论:*
验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山西师范大学红色传承寻访实践队---赴陕西西
震撼!全国100强山西潞宝集团建了中国最大的
吴培林大山里的“红色收藏家”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著名红色
红色收藏界的楷模——崔怀俊
济宁:实拍汶上县红色收藏家 家庭小藏馆社会
洛阳王城公园拜见毛主席塑像(组图)
第25届全国(郑州)红色收藏品交流会圆满闭
红色收藏前景明朗:升值空间大
江苏无锡多所高校师生共同纪念毛主席诞辰
苍天忍不住的热泪:湖南隆重纪念毛主席 声势
新疆人民隆重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1周年
山西毛学组纪念毛主席诞辰121周年图片
上海同志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1周年座谈会
毛泽东巨幅雕像在山东巨野高级中学揭幕(组图

赞助商链接

点击排行
红色收藏第一人程宸先生
坚决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
华、邓、江、胡、习,毛主席继任者对毛主席
毛主席像章收藏
荆州张云的高仿越王勾践青铜剑获赞“第一剑
武汉大学于贺.郑次子.周石禹同学佩戴毛章:跳
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色收藏委员会简介
迎接伟大的七十年代---1970年元旦社论!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红色中国大型系
红色收藏界的楷模——崔怀俊
漫谈红色文化
洛阳王城公园拜见毛主席塑像(组图)
全国红色文化收藏联谊会成立以来大事记
陈永贵大寨故居:“毛主席”从房内走出来
荆州收藏家张云: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784027385@qq.com - 在线QQ:7840273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鄂ICP备12008602号 网页维护:陈佳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红色收藏网(www.jzhssc.com/)湖北省荆州市红色收藏专委会 网站负责人:何老师.